针对现场提问“运动与AD矛盾”的问题,刘方表示,适度运动可促进多巴胺分泌,对病情有裨益;同时,她建议患者在运动后及时用弱酸性洗剂清洁并加强保湿。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疼痛医学科主任医师李君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疼痛医学科主任医师李君聚焦“慢病疼痛的诊疗与管理”。她表示,我国慢性疼痛患者超3亿,且就诊存在“三多三少”现象:多科室辗转、多药联用、多费用支出,少早期干预、少精准诊断、少综合管理。
“疼痛科不是‘万能科’,但能解决80%以上的疑难疼痛。”李君以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三叉神经痛为例,介绍“阶梯治疗”理念:在理疗、康复锻炼的基础上,给予规范化药物治疗,如效果不佳可进一步采用神经阻滞、射频等微创技术,顽固性疼痛则可植入脊髓电刺激电极。
她认为,基层医生需掌握“疼痛性质鉴别”。如“针扎样”“放电样”多为神经病理性疼痛,需用普瑞巴林而非布洛芬;“酸胀痛”多为肌筋膜疼痛,可通过冲击波治疗、触发点注射等方法缓解。“疼痛管理的核心是‘精准定位病因’,而非盲目使用镇痛药。”李君补充说。
探索基层健康素养提升路径 构建多学科协作服务模式
在“聚力基层科室建设”环节,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潘清蓉以该院减重门诊为例,介绍“单学科主导+多学科协作”模式:通过内分泌科牵头,联合营养科、心理科、运动医学科、普外科,为患者提供“饮食-运动-药物-手术”全周期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