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网(www.guoji.net.cn)讯:7月30日,以“新时代、新趋势、新作为”为主题的第26届全国留学人员创业园网络年会在北京召开。本届年会重点结合当前国际形势和科技创新、人才发展战略任务,就促进留学人员创业园勇担使命、提升能级,建设更具竞争力的国际人才科创园,更好服务国家建设大局和地方发展需要进行研讨交流。
全国政协常委、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致公党中央副主席兼秘书长卢国懿表示,以高水平人才开放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是当前我国应对国际竞争和各地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的重要战略举措。留创园应以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为导向,更好地发挥出国际窗口和科创引擎作用,强化国际科创人才吸纳、承接、服务,以及要素配置、创新赋能、产业培育、国际合作等方面能力,向着打造区域国际科创人才吸引集聚平台,建设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和对外开放枢纽型平台跃迁迈进。
科技部国际人才交流中心副主任夏兵表示,面对新一轮对外开放和新时代人才工作要求,留创园应找准在国家战略中的自身定位,勇担使命,率先垂范,加快建立完善全球科创资源配置和人才开发服务机制,向着建设更具竞争力的国际人才科创园转型升级,吸引支持更多国际学术创新人才和科技创业人才回国(来华)创业工作,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科技和人才储备支撑。
会议同期举行了中国技术创业协会留学人员创业园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留创园工委会”)成员代表大会,进行换届改选。留创园工委会专职副会长兼秘书长郎靖作第四届理事会工作报告,总结任期内相关工作开展情况。大会经表决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理事会,由原科技部火炬中心副主任段俊虎担任第五届理事会会长,以及30家副会长单位和38家理事单位,并聘请原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副所长刘琦岩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
会议公布了第一批16家国际人才科创园建设试点单位。为引导留创园提升站位视野和发展能级,在科技部国际人才交流中心、致公党中央留学人员委员会的指导下,留创园工委会于2025年5月制定发布了《国际人才科创园建设与发展指引》,并启动建设试点工作,支持一批条件成熟的留创园等科创载体先试先行开展国际化探索。留创园工委会将利用政策、网络、信息、活动、媒体等,助力国家和地方构建国际科创人才赋能体系,支持和促进国际人才科创园建设,打造区域国际科创人才的集聚地、蓄水池、中转站和枢纽平台。
会上还成立了由留创园工委会联合28家单位共同发起的国际科创人才合作网络。协作网络作为跨境跨区域的开放性合作组织,由致力于构建全球科创人才合作平台的国内外相关组织、机构、企业和个人组成,聚焦国际科创人才引进、集聚和培育,发挥各方优势,体现各方智慧,通过搭建政策沟通、活动对接、信息交流、经验分享等平台以及国家专项资金支持,建立跨区域要素协同机制,形成人才、技术、平台、空间、产业、市场、政策、资金等资源富集、链条完整的人才开放创新生态。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孙彦玲,科技部办公厅原巡视员、原调研室主任胥和平分别以“构建‘十五五’人才引领驱动战略新布局”和“大变局加速下的产业创新”为题作大会主题报告,就“十五五”时期人才发展规划的主题和方向、当前国家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战略导向及机遇挑战进行了前瞻与解读。会议还发布了2024年中国留学人员创业园区孵化基地发展总体情况,并对《国际人才科创园建设与发展指引》进行了解读。据介绍,截至2024年底,68家孵化基地累计孵化留学人员企业超过2.08万家,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272家、专精特新企业773家、上市挂牌企业338家;累计吸纳留学人员6.09万余名,其中,有2541人纳入国家和省级人才计划项目,在人才集聚、科技创新、产业促进等方面成为区域发展的重要力量。
本届年会由科技部国际人才交流中心、工业和信息化部火炬中心、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人社部外国专家服务司、人社部留学人员和专家服务中心、致公党中央联络部、致公党中央留学人员委员会共同指导;中国技术创业协会留学人员创业园工作委员会主办;北京海外学人科技发展中心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