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风过泸州带酒香,人到泸州醉一场。老天是偏爱泸州的。浩瀚的长江从唐古拉山奔腾而下,裹挟着岁月与历史的沉淀流经泸州这片神奇的土地时,便将母亲河的精华沉淀在这里,从而精酿出无数的玉露琼浆。从泸酒历史上的第一个宣传员尹吉甫,到司马相如的“蜀南有醪兮,香溢四宇”;从杜甫的“蜀酒浓无敌,江鱼美可求”,到苏东坡的“佳酿飘香自蜀南”;从杨升庵的“江阳酒熟花如锦”,到张船山的“衔杯却爱泸州好”;从黄庭坚的“江安食不足,江阳酒有余”,到章士钊的“温家酒窖三百年,泸州大曲天下传”……走在泸州城的大街小巷,总有一股爽净柔和、幽雅绵甜的酒香扑鼻而来,沁入心田,令人陶醉,于是“酒城”便在此诞生。从古到今,泸州的酒厂、酒坊、酒肆到底有多少,谁也说不清。而在这片充满酒香的土地上,国窖1573又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历史与文化的迷人光辉。
我与国窖1573的邂逅,缘于那场意义非凡的“红旗杯”班组长大赛。


流火七月,以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打造卓越班组长为主题的全国首届“红旗杯”班组长大赛轻工赛道复赛在四川泸州如约拉开序幕,来自全国各地的轻工行业优秀班组长在这里同台竞技。作为承办方具体经办的我按照省总主要领导俊民主席安排部署,趁着大赛统分和阅卷的间隙,组织大家参观老窖企业,有幸踏进了国窖窖池群,这才有了近距离的亲密接触。
千年往事杯前趣,新醅不如陈酿香。千年老窖万年母糟,酒好全凭窖龄老。“窖龄老,酒才好”。酒自然是陈的香,这已是基本常识,很多人都知道,但估计却少有人晓得,“酒陈”更须“窖陈”。中国名酒数不胜数,窖池灿若星辰,但被冠以“国窖”的,除却泸州老窖外绝无仅有。宛如一部厚重的酒国史书。一个老窖的“老”字足以说明其历史底蕴深厚,而一个国窖的“国”字更足以彰显其行业地位之尊崇。“浓香正宗”“浓香鼻祖”“酒中泰斗”……名副其实。
未见其窖,早知其名。“你能听到的历史136年,你能看到的历史174年,你能品味的历史440年……”这一广告语不说家喻户晓,至少饮者中人耳熟能详。国窖1573的渊源可追溯到明朝万历年间的1573年。因此,它不仅是一个年份的标记,更是一段传奇的开端。据史料记载,泸州老窖酒传统酿制技艺自公元1324年郭怀玉发明“甘醇曲”以来,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而国窖1573则是在这深厚的酿造传统基础上孕育而生的精华之作。在历史长河中,老窖经历了无数的风雨变迁,却始终坚守着传统的酿造工艺,犹如一位忠诚的守护者,见证着朝代的更迭,岁月的流转。
未见其窖,早品其酒。我这人没有口福,酒量小也不善品酒。小时候有一回见大人们聚在一起有滋有味饮酒,他们满面红光,满脸喜色。我觉得有意思,忍不住偷偷喝一口,霎时满脸通红,满嘴酒气,疯疯扯扯,不打自招暴露了偷酒喝的事实,被大人们笑话了很多年,也成为我们兄妹分享了那个有很少乐趣的年代的乐趣。长大后,步入官场,平素迎来送往,三五文朋诗友相聚,偶尔小酌几杯在所难免,“舍命陪君子”也时常有之,因之对国窖1573也并不陌生,早知它无色透明,入口绵甜爽净、醇厚悠长,饮之颇有“轻生一快意,波浪五湖中”的惬意之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