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展览总量看,2024年大湾区共举办924场展览会,较2023年同比增长1.32%,展现出强大的市场活力与发展潜力。其中,内地九市举办718场,占比77.71%,是展览业规模化发展的关键力量;香港举办145场,占比15.70%;澳门举办61场,占比6.60%。
区域内部结构差异,表明区域协同发展空间广阔。对比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后两者展览业数量内部结构更均衡,而大湾区的结构特点,为未来协同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报告》指出,当前,大湾区在供应链上游和中游环节资源整合能力强劲,但在下游的市场拓展和品牌建设方面有所欠缺。展览业协同发展,能推动大湾区实现更深层次的产业生态融合,特别是在工业设计等关键领域集中发力,拓展供应链,全面提升区域竞争力,助力打造世界级品牌高地。
其发展韧性不仅体现在展览会规模与结构的持续优化,还体现在展览题材与结构能迅速响应国际国内环境变化。大湾区展览题材以制造业为主,占比58.89%,其次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这些题材不仅有力支撑制造业等支柱产业,还与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数字经济、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度契合。
像广州展览题材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匹配度达59.93%,居大湾区城市之首,深圳、东莞紧随其后。面对复杂国际形势,大湾区展览业迅速调整结构与合作模式,积极响应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企业“出海”战略,在供应链整合延伸、海外市场拓展等方面作用关键。
民企与行业协会协同促交流
粤港澳大湾区大型及以上展馆数量和室内展览面积远超全国平均水平,在大型展馆设施和大型展览会承办方面优势明显。据全球展览业协会(UFI)2024年发布的《世界展览场馆地图》,广州广交会展馆和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在全球展馆室内展览面积排名中,分别位列第一和第三。
澳门也凭借区位优势、国际领先的硬件设施和市场环境,在亚洲乃至全球会展市场竞争力强劲,国际化服务水平高。澳门招商投资促进局(原澳门贸易投资促进局)数据显示,澳门拥有超24万平方米的会议和展馆场地,以及超4万间酒店客房,能满足大型高端会议和展览会的场地、住宿、餐饮及休闲娱乐需求,为大湾区国际展会举办和“一会展两地”等合作模式提供有力支撑。
据不完全统计,大湾区共有组展单位561家,企业占比超七成,其次是行业协会商会。大湾区展览会由企业办展(含与行业协会商会联合主办)的比例最高,达75.44%。在企业主办的展览会中,民营企业办展比例超八成。
尽管民营企业主办的多为中小型展会,但也培育出中国(广州)国际美博会、广州国际照明展览会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展会。大湾区民营企业、行业协会商会与展览业形成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市场关系。广东省贸促会、各市贸促会与港澳地区行业协会商会紧密合作,成为组织内地企业赴港澳参展、促进三地企业沟通协作的重要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