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团队与联想集团深化交流 智源系统已完成多场景测试

来源:国际网    作者:编辑    人气:    发布时间:2025-08-09    

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产业数字化转型不断提速的当下,企业级数据全链路的高效协同与深度融合,已然成为驱动智能制造升级的关键引擎。近日,智通团队核心成员在负责人靳永杰的带领下,奔赴北京联想集团,与联想集团相关业务负责人孔飞及其团队,围绕工业场景中数据采集的精准性、跨域传输的稳定性以及智能分析的有效性等一系列关键议题,展开了一场深入且富有成效的技术研讨。与此同时,双方还针对智源通析解决方案在联想智能制造产线的实际适配性,完成了多轮严谨的联合测试,这一系列举措为该技术方案的后续落地以及双方开展产业级深度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智通团队在多源数据全链路突破领域的创新成果,智源通析方案在此次与联想集团的交流测试中,充分展现出了对复杂工业场景的强大适配能力。在协议兼容层面,该方案搭载的动态频谱感知算法,融合了快速傅里叶变换与小波变换技术,能够在0.1秒内快速完成200MHz-6GHz频段的电磁环境扫描,精准捕捉并分析频段内的信号特征。再结合团队自主研发的协议语义映射引擎,成功实现了联想产线中Modbus、Profinet、MQTT等8类异构协议设备之间的无缝互联。经测试,其协议转换响应时间能够稳定控制在50ms以内,与传统方案相比,效率提升了40%,这一突破彻底打破了不同年代、不同品牌设备之间存在的“数据孤岛”现象,让产线设备得以顺畅“对话”。

在数据融合分析环节,智源通析方案基于联邦学习框架的分布式处理机制,在严格遵循GB/T35273-2020三级数据隐私保护标准的前提下,实现了产线边缘节点,如机床传感器、机械臂控制器等设备的数据“本地训练、模型聚合”。这种处理方式既保障了数据的安全性与隐私性,又充分利用了边缘节点的计算资源。同时,搭配轻量化数字孪生引擎构建的设备虚拟镜像,该引擎的三维点云压缩率达到10:1,能够在保证模型精度的前提下,大幅降低数据传输与存储的压力。再结合LSTM-GNN混合预测算法,对产线设备中常见的轴承磨损、电机过热等潜在故障,预测准确率高达98.2%,提前预警窗口稳定在2小时以上。当该方案与联想现有的制造执行系统(MES)协同工作时,在测试场景中,非计划停机风险降低了62%,生产能效提升了18%,为产线的稳定高效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针对智能制造场景对实时控制的严苛要求,智源通析方案的高可靠通信链路同样表现出色。基于IEEE802.1TSN标准的确定性网络切片技术,为产线机器人焊接轨迹控制指令专门预留了专属时隙,确保了指令传输的及时性与准确性,经测试,端到端传输延迟稳定在15ms±2ms,抖动率≤1%。同时,配合基于贝叶斯网络的故障诊断系统,该系统的故障识别覆盖率达到99.7%,能够实时监测设备及链路的运行状态。在模拟链路突发中断的测试中,通过快速重路由(FRR)算法,可在100ms内完成冗余链路的切换,确保核心控制指令不丢失,充分满足了精密制造场景对控制稳定性的极致需求。

交流过程中,靳永杰向联想集团团队详细介绍了智源通析方案在能源矿井、化工生产等场景的成熟应用经验。例如,在能源矿井场景中,该方案通过采用隔爆腔体设计与智能信道聚合算法,能够在-20℃至70℃的极端环境下,实现200多台井下设备的稳定联网,数据传输延迟≤0.3秒,为矿井的安全生产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孔飞也结合联想全球智能制造基地的实践经验,提出了针对多厂区数据协同、跨地域模型迭代等方面的合作构想,为双方未来的合作指明了方向。

双方一致认为,智源通析方案在协议兼容、隐私计算、实时控制等方面的技术突破,与联想“端-边-云”一体化的智能制造架构具有高度的契合性。后续,双方将围绕产线数据全链路优化、设备预测性维护等具体方向,推进深度合作,共同探索技术规模化落地的有效路径,致力于将技术创新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业价值。

此次智通团队与联想集团的技术交流,不仅是对智源通析方案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场景的一次关键验证,更凸显了该方案在破解多源数据壁垒、赋能智能制造升级过程中的核心价值。随着技术迭代的持续深化,智通团队将凝聚全团队技术力量,继续锚定“数据驱动产业变革”的目标,不断提升技术的适配性与先进性,通过与更多头部企业的协同创新,让数据全链路技术在更多工业场景中释放出巨大的效能,为推动各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更加坚实、可靠的技术支撑。(靳永杰)

责任编辑:编辑